- 薛毅;
<正>编者按:本期这组文章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哲学部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承办的“20世纪中国革命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研讨会”的圆桌论坛场次。该会议于2021年9月25—26日于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20世纪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创新小组成员贺照田、
2022年01期 v.13;No.49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薛毅;
<正>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可能都知道“北京读书会”,它的全称是“北京·当代中国史读书会”,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中青年学者为核心、众多高校师生参加的学术研究团队,成立已有10多年了。这个团队的特色很明显:一群文学专业出身的人不拘泥于学科,重新讨论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力图返回一个个政治和社会实践的现场,以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革命的经验。阅读他们的研究成果,我总想起沟口雄三所说的“赤手空拳地进入历史”,也就是放弃既有的认识标准和方法,放弃所有的先入之见,
2022年01期 v.13;No.49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洪子诚;
<正>刚才薛毅说到《创业史》和《山乡巨变》究竟哪部更好,好像是要站队。薛毅说北方人多站在柳青一边,南方人则相反,更喜欢《山乡巨变》。如果非要站队不可,二者中必须选一,我虽然在北方,我站在周立波一边。其实我籍贯是广东,“北方人”是冒充的。另外,我非常同意倪伟的那个看法,他好像说有更多的“中间环节”“中间项”的作品最好。我不喜欢很简单的、直奔主题的作品,不大认同“十七年”中,在创作和文艺学上很流行的“主题提炼”重要性的说法。不过,这个不是我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2022年01期 v.13;No.49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蔡翔;
<正>我发言的题目是《1960年代现实主义遭遇的困难和浪漫主义的再现》。这个话题和1980年代也多少有些关系。“延安文艺”以后的现实主义,从实际的写作情况来看,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所谓的“问题”。但不是我们通常讲的“引起疗救的注意”的问题,而是要“解决问题”,所以完整地说,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小说”。后来被人诟病的“大团圆”的结尾,也都跟这个“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到了1960年代,
2022年01期 v.13;No.49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何吉贤;
<正>本来想试着谈另一个题目,因为想到我们这个会议的题目是“20世纪中国革命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但会议进行到现在已经接近尾声了,从会议提交的论文和各位的发言来看,我们的讨论中还没有充分讨论诸如“如何理解作为革命世纪的20世纪中国”“从革命世纪的角度理解20世纪中国文学,它包含了哪些基本的命题?赋予了20世纪中国文学怎样的特质”等这些基本的也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的研究中,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2022年01期 v.13;No.49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吴晓东;
<正>这次的“20世纪中国革命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会议的核心方法论,我认为仍然是社会史的研究视野;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这次大会表现出了足够的开放性,表现出照田兄想更多吸收革命的同路人的总体设计。因此,按照姜涛先生的说法,比如姜涛本人、冷霜以及像我这一类面目相对模糊的同路人也被拉进革命队伍,当然姜涛和冷霜的面目可能比我要清楚一些;而对我来说,则终于有了找到了组织的感觉,
2022年01期 v.13;No.49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姜涛;
<正>这次会议的论文主要集中讨论小说,没有涉及诗歌。因此,照田提前布置了任务,嘱托冷霜和我在“圆桌”上专门谈谈诗歌——这是一次“命题”发言。后来我和冷霜商量了一下,做了一下分工:我来谈现代诗歌的部分,一会儿冷霜会谈当代诗歌。这些年,我虽然一直在做新诗方面的研究和批评,但回头想来,对于左翼革命诗歌的脉络,自己的了解其实相当有限,大致只有一些轮廓性的甚至印象式的把握。这不完全是个人的问题,
2022年01期 v.13;No.49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冷霜;
<正>近些年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中,对内在于中国革命的这一部分文学实践的研究有了很多新的突破,在认识方式和研究方法上,越来越有力地从过去一个时期受“告别革命”氛围影响的学术话语和“思想无意识”~(1)中摆脱出来,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让我们看到,对这部分文学实践的深入有效理解,不仅关系到我们对20世纪中国文学图景的整全性的认识,而且也涉及我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独特性的把握。
2022年01期 v.13;No.49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张武军;
<正>非常感谢贺老师、何浩兄的邀请。我其实是这次与会者中最紧张的一个,当初看到这次会议议题,我就有些忐忑和犹豫。会议主题是回顾和整理20世纪中国革命中的文学经验,但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尤其是1950—1970年代的革命文艺所涉不够广,这是我当初忐忑、此刻仍然紧张的缘由。和何浩兄交流后,他说我可以谈谈中国现代文学的革命经验,以及与之相关的革命文学问题,这是我这几年特别留意和用心的地方。
2022年01期 v.13;No.49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