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林;杜甫在世之时,同代诗人的推崇之意并不明显。直至唐宪宗元和时期,杜甫的地位才发生根本变化,甚至高于李白。元和诗人对杜甫的推崇,主要由于杜诗在体裁、题材、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不但契合元和诗人求新求变的艺术追求,而且直接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创作资源。尤其是韩愈的七言古诗,元、白的长篇排律,贾岛的变格五律,更是直接师法杜甫。这些元和时期出现的异代知己,极大地提升了杜甫的声望,最终促成了杜甫大家地位的形成。
2021年01期 v.12;No.45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郑天熙;明代古文选本总量超过500种,是一笔重要的文学文献,目前尚未被学界普遍关注。其在明代的发展,经历了洪武至弘治的保守、滞缓期,正德至隆庆的嬗变、剧增期,万历至崇祯的鼎盛、多元期。正德以前,数量极少,正德以后,坊刻成为主流,主要有载道类、科举类、个人类选本。到了晚明,古文的政教价值被不断边缘化,纯科举指导而无涉思想教化的选本持续盛行,并出现追求奇异的选本,给古文带来多元的审美维度。个性解放使个人类选本大放异彩,与传统的古文观念截然对立,古文由集体教材变为审美消遣的娱乐品,审美价值得以凸显,古文选本的教化姿态随之改变。晚明经世选本的泛起,则是"古文运动"精神在特定时代语境下的重提与强化。可以看到,无论是数量,还是形态、功能,明代古文选本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态万千,功能全面,且多元共生,异彩纷呈,古文所可能具备的价值、功能,都在明代有所体现与发挥,放眼宋以来的古文选本史,不仅空前,亦是绝后。
2021年01期 v.12;No.45 10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