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斌;
<正>鲁迅对他在日本留学的岁月充满怀恋。1931年初秋时节,他在给自己日本学生的诗《送增田涉君归国》中写道“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1)鲁迅在日本度过七年的青春年华,他1902年东渡扶桑入弘文(宏文)学院学习,1904年去仙台医专学医,1906年弃医从文回到东京从事文学活动,直到1909年回国。在日本期间,鲁迅不仅完成了他弃医从文的人生方向的转折,也通过他在《浙江潮》《河南》等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反映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张扬个性的近代个人主义、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这些文章包括《中国地质略论》《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斯巴达之魂》《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等。
2025年03期 v.16;No.6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董炳月;
<正>今天能够参加这次论坛,很高兴,也很荣幸。感谢修斌教授、徐妍教授的邀请!论坛的题目非常好!《鲁迅与日本——东亚视角与中国方法》,焦点突出,阐释空间很大。我发言的题目,叫做《1903—1918:鲁迅文学道路上的三个起点》。也就是鲁迅文学的三次出发。我先说说哪三个起点。
2025年03期 v.16;No.63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黄乔生;
<正>一鲁迅的世界意识,更具体地说,鲁迅的世界文学意识,其形成过程、发展历程和所产生的影响,因具有典型性和现实意义而值得研究和借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人又一次从封闭状态走出,对鲁迅早期的思想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最近为南京大学出版社重版赵瑞蕻先生四十多年前出版的著作《〈摩罗诗力说〉注释·今译·解说》写了一篇读后感,这种历史意识和沧桑感就更强烈。赵瑞蕻先生那个时期花了巨大精力逐字逐句注解鲁迅早期这篇文艺论文,不只是向先贤致敬,也不仅出于编纂比较文学课程讲义的需要,而颇有自感身世的成分。
2025年03期 v.16;No.63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赵京华;
<正>大家好!感谢中国海洋大学俢斌教授、徐妍教授的盛情邀请,能有机会参加这次高端论坛十分荣幸。论坛的主题为“鲁迅与日本——东亚视角与中国方法”。我理解,这个题目包含两重的结构关系,一个是鲁迅与日本深有关联,七年的留学经历塑造了他后来思想文学的发展方向和某种精神要素;另一个是二战后日本几代知识者致力于深度开掘鲁迅思想文学的抵抗精神、革命要素以及“现代性批判”的品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传统。
2025年03期 v.16;No.63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吕周聚;
<正>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日本面向西方开放,成为东亚接受西方文化、文学的桥头堡。鲁迅当年在日本留学,除了接受日本文化影响之外,还通过日本这个媒介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所谓的媒介即讯息,媒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媒介指报纸、刊物、书籍、广播等,广义的媒介指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发生关联的物质。俗话说,社会是一部大书,人们在社会中生存交往,社会本身也就成了一种媒介。鲁迅从1902年3月到1909年8月在日本留学,作为媒介的日本对鲁迅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促使鲁迅完成了从理工男向文艺青年的转变,而且催生了鲁迅的多元思想。
2025年03期 v.16;No.63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徐妍;
<正>非常有幸能够与中国鲁迅研究界功力深厚、成就卓著的鲁迅研究专家同台讨论“鲁迅与日本——东亚视角与中国方法”这一论题。我探讨的问题是:留日阅读如何形成了鲁迅的两种思维:科学思维与直觉思维?一、为何讨论这个问题?关于鲁迅与日本这一论题,在新时期以来的鲁迅研究史上,早在1983年10月26日,戈宝权先生在为李连庆《鲁迅与日本》作序言时,就认定“鲁迅与日本始终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题目”~(1)。此后,鲁迅与日本这一论题,经由中日鲁迅研究者的“双向互动、你来我往”~(2),成果的深入性和多样性,在新时期以来的鲁迅研究史上颇为罕见。
2025年03期 v.16;No.63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邱焕星;
<正>因为不懂日语,所以我一向都是将日本鲁迅研究作为学习的思想资源,而非直接的研究对象。由于今天会议的主题是“鲁迅与日本:东亚视角与中国方法”,因此我就想借这个机会介绍一下日本鲁迅研究对我的重要影响。大家也许知道,我这几年在一系列论著里提出了从“革命鲁迅传统”到“鲁迅革命传统”的命题,主张在21世纪这个后革命时代“重新发明革命”,倡导知识分子的革命领导权。实际上,“鲁迅革命传统”这个概念的提出,并不完全是我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有其思想资源和历史脉络,它既受到了中国瞿秋白的影响,也受到了日本丸山升的影响。
2025年03期 v.16;No.63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